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依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确立“立足河北,面向全国,适应市场,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学校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依据,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注重与媒体合作,打造产、学、研三结合的专业特色,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实际工作能力,适应融合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掌握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和有声语言传播规律,能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制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适应当前媒体环境,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从事播音主持、广告、影视配音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宣传、公关、文秘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专业型、应用型艺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特色鲜明、实践能力突出的特点。因此,要求学生能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播音、节目主持、编导及广播电视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新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并具备从事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3.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具有编导、播音、主持节目及采访写作、摄录、制作的基本能力;
5.达到普通话语音标准,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独立主持两种类型以上广播电视节目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能力;
二、培养措施
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措施。
三、毕业条件
学生在学习期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并修满163学分,方可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学位证书。
四、学制、学历与学位
基本学制 : 4年(学生可在4-6年内完成学业学)学历:本科
学 位 : 艺术学学士
五、课程设置
第一类是公共教育课程,是我们三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分为公共基础课(必修)和公共选修课。
(一)公共基础课总共640学时,共计40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课程。
(二)公共选修课总共160学时,共计10学分。我校开设了科学技术类、地学类、经济管理类、法律社会类、文学艺术类等,课程内容根据自己的感兴趣课程选择,前提是不与必修课程冲突,学生可以在学校的选课系统进行自主选择,四年要修满10学分,可超过10学分。
第二类是学科基础课程,总共400学时,共计25学分。包括播音主持艺术概论、形体、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艺术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普通话语音。
第三类是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一)专业必修课总共704学时,共计43学分。包括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文艺作品演播、表演基础、即兴口语表达、影视配音艺术、新闻播音、广播节目主持、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演播状态与空间处理、电视节目主持、现场报道、电视化妆课程。我们会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分学期进行学习。
(二)专业选修课总共需要选修160学时,共计10学分。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优秀播音主持作品赏析、电视节目制作、公共关系、媒介伦理与道德、广播音响报道、新媒体概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文体写作、广播电视概论、播音主持心理学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阶段,可以根据要求选修其中五门课程修满10学分即可。
第四类是集中实践课程,总共25周,共计25学分。包括学校专业活动(比赛等)、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实训、社教节目播音主持实训、综艺节目播音主持实训、影视配音艺术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作品)。集中在大四,也是检验四年学习成果的阶段。
第五类是第二课堂,修满10学分即可。利用假期参加传媒行业实践、“三下乡”活动、参加各类讲座等。
六、主要课程介绍
下面具体介绍几门重点专业课内容:
1、播音主持艺术概论,课程时间是大一上学期,共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共计2学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了解播音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使同学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认识播音学的基本理论,为同学们奠定专业理论基础,理解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一般规律、重要原则和工作职责等,以便同学们在长期的专业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强化自觉意识,加强理论指导,更自觉、更有效地掌握其它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
2、传播学概论,课程是大一下学期,共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共计2学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以及现代大众传播语境下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学习该课程,使同学们能把握传播规律,在实践中能自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增强传播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3、形体,课程时间是大一下学期,理论16课时,实践48课时,学分总计4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本门课程分为形体训练和体态训练两个部分:在形体训练中,通过舞蹈的基础练习并结合不同风格舞种的学习使同学们的肢体动作得以规范,并具备一定的表现力;在体态训练部分,通过对同学们目光语、表情语、手势语以及姿态语(其中又包括坐姿、站姿、走姿)的训练,使大家的体态达到规范自然、大方得体,并能够做到准确运用和把握。
4、播音发声,课程时间是大二上学期,理论16课时,实践48课时,学分总计4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同学们系统地掌握语音和发声方面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规范的普通话,并运用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提高声音美感,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语音发声基础,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
5、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时间是大二上学期,理论16课时,实践48课时,学分总计4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研究从备稿到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问题。提高同学们播音语言表达技巧运用的能力,培养同学们正确的创作道路是本课程的基础任务;在实践和训练中消化、理解播音创作基本理论是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是本课程的重要方法。
6、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时间是大二下学期,理论16课时,实践48课时,学分总计4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同学们掌握系统的文艺作品演播的理论,并能熟练规范地掌握诗歌、散文、寓言、通话等文艺作品演播的基本技能,适应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从业要求。
7、表演基础,课程时间是大二下学期,理论12课时,实践36课时,学分总计3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同学们“通过有意识的外部素质的培养,达到下意识的内部精神生活的塑造”。
通过针对性训练,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何为表演,以及表演与自身专业的创作关系,能够充分理解、合理提高、有效运用。
8、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时间是大三上学期,理论16课时,实践48课时,学分总计4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训练,使同学们掌握主持人运用即兴口语时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节目形式对于主持人语言的基本要求等内容,并能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理论,脱离稿件自如进行口语表达,力求做到“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9、演播状态与空间处理,课程时间是大三上学期,理论12课时,实践36课时,学分总计3分。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训练学生作为主持人,其与摄像机,与演播环境所建立的空间关系,帮助学生调整在电视演播环境下的状态,使其掌握演播空间处理能力,协助主持人整体形象的构建完成和完美。
10、广播节目主持,课程时间是大三下学期,理论16课时,实践48课时,学分总计4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同学们系统地掌握广播节目主持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各类广播节目主持的技巧和实践操作流程,有效拓展广播节目策划、设备使用方面的基本能力。以适应融合媒体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工作的需要。
11、电视节目主持,课程时间是大三下学期,理论16课时,实践48课时,学分总计4分。
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同学们了解电视节目主持的创作规律、创作原则、创作特点、相关理论知识及要求,使同学们认识、掌握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电视节目的创作手段和创作方法,初步具有驾驭不同电视节目的策划、主持能力。